填报高考志愿别忘了“兴趣” 志愿填报APP不可轻信
眼下,高考第一阶段志愿填报正在进行。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志愿填报“神器”不可轻信
“大量志愿填报APP陆续上线,到底能不能帮助考生做出正确选择?”这是一些考生和家长心头待解的问号。
兴化考生小张手机里有三四个高考志愿填报APP,记者打开其中一个叫“高考帮”的客户端,进入“选大学”选项,可在关注的目标大学中输入生源地、学科性质、分数,测算被录取的几率。小张在一个叫“高考志愿报考指南”APP中,输入自己的考分,系统自动推荐“可冲刺”“稳妥”“保底”各学校,其中“保底”学校概率为99%,“稳妥”的概率在75%。记者注意到,“保底”和“稳妥”的学校之间并没有明显梯度,比如该软件在“保底”学校中自动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等,而在稳妥中却选择“北京交通大学”,所依据的仅仅是前3年的省控线。
“这些APP是把过往数据放上网,然后比较你的考分高低,算出一个概率,完全公式化的东西,并没有考虑学校走势、招生人数的增减及报考的热度变化。”招生专家表示,类似“报考神器”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太当回事。南大招办主任赵鸣建议,“考生要冷静思考自己想学什么专业,今后准备往哪个方向发展,再选择学校。”
除了志愿填报APP,不少家长还热衷于志愿填报服务套餐,“宁可花点钱,不能让孩子浪费了分数”。记者上网搜索后发现,类似辅导班不一而足,便宜的咨询费一小时100多元,贵的要1000多元。有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在淘宝上出售智能志愿填报卡,每张300元,声称实时高精度帮考生定位完美志愿。扬州一家咨询机构提供的“一对一”咨询名额100个,每个5800元,竟然声称“一抢而空”。而多所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不能轻信这些天花乱坠的说法。
家长“代劳”不关心孩子兴趣
南京财经大学国贸学院的顾高菲老师前两天在昆山招生咨询,她感到很困惑的是,很多家长都是拿着分数条,希望她能手把手地把志愿填好:“老师,你看这个分数怎么填,第一志愿填什么,第二志愿填什么?”“这个分数报你们学校有把握吗?”
顾高菲问了很多家长,几乎没有家长知道孩子兴趣是什么。“他们也不关心孩子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个别跟过来的孩子也说不出自己的专业喜好。”
家长的误区和盲点还有:简单拿去年的分数作比对,以为跟去年分数线差不多就可以填报,但其实今年文理均分比去年上涨10多分,看分数不如看排名位次;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专业填报有级差,比方说第一专业落选了,计算机程序设定就是将其成绩减2分等待录取第二志愿专业。“院校志愿是平行志愿,但专业填报并不是平行的。很多家长把最想报的专业罗列在一起,而没有拉开梯度,最终结果是浪费志愿甚至被退档。”顾高菲举例说,有的家长第一志愿报会计,第二志愿报金融,金融的录取分并不比会计低,等于浪费第二志愿,后面不断减分排队,最后滑到最不喜欢的专业,如果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还可能会被退档。
“志愿填报关系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学专业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选院校最好还是以兴趣为导向。”顾高菲说。
选择机会多了也需防“踏空”
今年高考可以填报5个平行志愿,比往年增加两个。“平行志愿从3个变5个,意味着考生志愿满足率会更高。而对于高校来说,一次性招满的可能性也增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学校会比往年减少。所以考生机会多了也要提防志愿填报不当而踏空。”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事务部部长郭万牛说。
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处副处长李拥军解释说,文科类、理科类投档原则是“依据文理,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即将省控线上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符合相关要求的考生,分成文科类、理科类,按照总分从高到低,逐个检索每个考生所填报的A、B、C、D、E院校志愿。只要被检索的五所院校中一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校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所以,考生最想上的院校与最有希望的院校在填报时要注意防止错位,以免与“最想”失之交臂。
“志愿填报不能太任性。”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学工处处长毛曦,近期接受不少考生家长咨询,发现有些考生家长过于执着某些专业。“这是不可取的。”毛曦举了去年康达学院遇到的一个例子——考生小张高考分数为310分,选测科目等级为BC,所有专业志愿都是临床医学且不服从调剂,可其分数比该专业录取的最低分312低了2分,本来这个分数可以进临床医学外的所有专业,但因为填了“不服从”,最后只能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