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江苏培训在线!
总站
切换分站
13851992307
江苏培训在线 > 新闻资讯 > 教育头条 >  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享年105岁,曾在苏州度过少年时代

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享年105岁,曾在苏州度过少年时代

发布时间:2016-05-26 16:09:25  来源:扬子晚报  浏览:   【】【】【

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被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她与苏州的故事

“杨绛是我们‘振华’校友的骄傲。我们校园到处有杨绛的气息。”

曾在庙堂巷

度过少年时代

1921年,杨绛随父母定居苏州古城区内的庙堂巷,这条巷子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昨日下午,记者找到了这条静谧的巷子,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回忆说:“我已经住在这里很多年了,之前就知道杨绛小时候曾经住在这条巷子里。”住在这里的徐女士告诉记者,曾经听说自己现在居住的房子,以前杨绛也曾住过,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从心底里很敬佩先生。当年,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曾在上海申报社工作,后来辞职后回到苏州专心做起了律师。第二年,他在庙堂巷购下一处旧宅,后来又出资将其整修一新并题名“安徐堂”。杨绛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年,从12岁到苏州定居,21岁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庙堂巷中的古建筑见证着她的成长经历。杨绛回忆往事时,常流露出对苏州庙堂巷里老宅的深情眷恋。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

苏州十中校园

有处“季康亭”

杨绛是苏州振华女学校的毕业生,振华女学校是江苏省苏州十中的前身。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介绍,杨绛到振华读书,是她的三姑妈杨荫榆的意思。“杨绛是我们‘振华’校友的骄傲。如今,我们校园到处有杨绛的气息。”柳校长介绍,十中西花园有一处廊亭,为“季康亭”,是以杨绛的字“季康”命名的。长廊上镌刻着十多位学校名人的名字,其中有著名文史学家王佩诤、中国油画大师颜文樑等,这两位都曾是杨绛的老师。

柳袁照介绍说,2005年12月,十中校长等一行人专门前往北京拜访杨绛,闭门谢客多年的杨绛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欣然接待他们,并用吴语普通话深情吟唱当年的《振华校歌》,乡音未改,乡思不断。

“那一次拜访,临别的时候,我们要求杨绛为母校百年校庆题词。写什么好呢?她想起在振华学习时,季玉校长每天朝会向同学训话,开头第一句就是:“昵(苏州方言,我们)振华要实事求是。”于是,杨绛走进书房,在一张大红纸上恭恭敬敬地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书明“季玉先生训话”,题款“杨绛敬录”。

扬子晚报记者 顾秋萍  

在苏大完成了

处女作《称心如意》

在苏州大学档案馆,透过浩如烟海的档案,记者看到了《东吴校刊》上有关杨绛先生的记录。杨绛,原名杨季康。1928年,杨绛考入东吴大学,入学文理学院政治系。

大学期间,杨绛先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活动,演讲、体育、文学,无一不是兴趣所致。在档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绛先生参加学校篮球队和排球队的合影,照片中的她,留着短短的童花头,充满朝气。“当时的东吴大学也重视体育锻炼。学校有很多运动队,每一个运动队都有一个福星,因为杨季康的脸长得圆圆胖胖,很有福相,被推选为球队的福星。”苏州大学档案馆老师介绍说。

据了解,杨绛先生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就是班上的笔杆子,听好友说了件时事,心动了,很快编了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讲述了一群“上流人物”的下流品性。女孩李君玉因为失去父母前来投靠亲戚,却遭到各位舅舅的排挤,最终得到了舅公的爱怜,认作孙女,继承遗产,让等着舅公遗产的舅舅们都落了空。杨绛觉得故事的结局可谓称心如意,便取了个标题《称心如意》。这就是她的处女作。

通讯员 刘金光 华乐

扬子晚报记者 顾秋萍  

她与无锡的故事

“她年纪大了,很多年都没回来,而且极少外出,但是听到无锡话,非常开心。”

快80岁的钱静汝,是钱锺书堂侄女,这些年杨先生一直通过她与老家无锡保持着联络。昨天下午6点多接受采访时,她说,依然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这位伯母已经走了。“联络不上,没法确认。但是我们家属微信群里的信息,看起来老人是真的走了,这次是确定了,看起来。”而在此前的5月21日,因为前一天有误传先生去世,她当时还专门去电进行了确认,得知消息为假时松了口气。

钱静汝告诉记者,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就没有回过无锡,在北京也是极少外出,但是对家乡的那份感情一直深藏内心,有时候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有一次,无锡一家电台的记者想要看望和采访杨先生,就托了钱静汝帮忙联系。当先生见到这位远道而来的家乡人,尤其是听到一口熟悉的无锡话的时候,非常开心,“当时那位记者回来跟我讲,说老人家听到无锡话很开心,马上就说我也是无锡人,我家是在哪里,他们聊得很开心。”

从无锡市科协退休之后,钱静汝一直住在现在的钱锺书故居内,这是他们的老宅。作为晚辈,钱静汝这些年一直奔走于钱锺书故居的保护与修缮。2012年时,经过她的呼吁,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当地对故居进行了重新修缮和保护,“很多人会说我借着故居保护的名义,是为了自己的住房,其实我也看开了,我只是希望故居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内心无愧就行了。”   

扬子晚报记者 张建波  

(更多杨绛先生生平轶事详见B6版)

她的生平

1911年 在北京出生

1932年 东吴大学毕业

1935年 与钱锺书举行婚礼

1943年 《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

1949年 在清华任外文系教授

1960年 任全国文代会代表

1978年 《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1981年 《干校六记》出版

1984年 《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1988年 《洗澡》出版

1999年 翻译《斐多》

2001年 建立“好读书奖学金”

2003年 《我们仨》出版

2007年 《走到人生边上》出版

2016年 因病在北京逝世

她的语录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4、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凤凰卫视镜头里的“他们仨”

杨绛:他们没有走远, 我每天都是新的

凤凰卫视曾在2011年、2014年访问杨绛先生和她的亲友,制作了纪录片《杨绛:坐在人生的边上》。28日,还将播出经过编辑的致敬版,通过影像记忆,来缅怀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扬子晚报记者昨日了解到该片拍摄的幕后故事。

2003年,《我们仨》在大陆和港台同期印行,杨绛在书的扉页上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字样,所有读过此书的人,无不被这个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故事所打动。但是很少人知道,杨绛写《我们仨》是因为想念女儿,杨绛曾对病中的钱锺书说,我要写一个女儿,叫她陪着我。当时已经不能交谈的钱锺书点头表示同意。

2005年新年,杨绛因为感冒发烧住进了医院,出院后的杨绛回家马上写下她在医院病床上想好的一个题目《走到人生边上》。当时的杨绛在笔端与心灵间一点一滴地保留着两个至亲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的痕迹。栏目组于2011年深秋在杨绛居住的寓所外拍摄下一组镜头,其他住户的阳台都包上了厚厚的玻璃窗,唯有杨绛家还保留着露天阳台的模样。“她后来写的散文里头,《记比邻双鹊》就是一个做窝的喜鹊,那一家,这个一家怎么失散,怎么死了,非常惨。”但杨绛又很坚强,她说,“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我感到女儿和锺书并没有走远。每天都是新的,写字、工作、看书,一百岁还要锻炼。”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责任编辑: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旨在公益传播,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 江苏培训在线 苏ICP备150010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