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清明习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上旬、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上旬、公历4月5日前后。
在句容,清明风俗主要有三种。
清明插柳戴柳是习俗之一。
在以前,清明当日,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上柳枝,女人们用杨柳条做一朵花,戴于发髻或胸前,儿童们将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
柳条做花很容易。将一枝柳条折下后,将其外皮扒开露出洁白的茎,然后一只手抓住柳条的茎,另一只手的几个指头捏住皮,慢慢往柳条的稍部拉,这时,柳条皮会结成一个球状,球的外层被嫩绿的柳叶包围着像绣球花一样。
清明节戴柳,插柳的习俗,流传已久。民谚素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猪狗”“戴个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之说。
清明插柳戴柳习俗的来源有好几种说法,这些都带有传说色彩。有一种说法:原来民间以清明、七月半和冬至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一种说法源于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不能生火,该做的赶紧都做好。做的主要是馒头,上面还要插些大枣。枣馒头有个别称,叫“子推”。为什么呢?“枣子”往面里一“推”——子推了。这个东西不仅当寒食的食物,也是纪念介子推的祭品。祭奠的方式是用柳枝穿上几个“子推”,挂在门外,号称“子推燕”,相当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粽子。后来,馒头省了,只挂柳枝。
其实,在万物中,唯一对春天先知先觉的是柳树,“九九歌”中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立春后不久。柳枝开始孕育新芽,至清明节前后,芽满枝条,随风飘荡,因此,柳树是春天的象征。同时,柳树又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随便折一支柳条插在土里,它就会生根发芽。有句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清明插柳戴柳是古代人渴望春天、渴望美好生活的心里需求。
责任编辑: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旨在公益传播,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