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 南京高校里藏着这些“镇校之宝”
高考成绩6月25日就要公布了,小心脏是不是扑通扑通直跳?来看点轻松的吧!不少高校的校园里,“藏”重量级的“镇校之宝”,有的甚至“锁起来”不轻易露面。它们或是历史的见证,或是学校科研综合实力的象征。扬子晚报记者替您提前“打探”好了部分高校的“镇校之宝”。要不要亲自“考过去”看看实物呢?
1 我國自主研發核子試驗取樣無人機
收藏地:南京航空航太大學航空航太館
南航大的校園裏怎能少了飛機的身影?作為中國航空史的濃縮,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航空航太館裏,16架各式各樣的飛機每一架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
比如一架殲—12戰鬥機,就被稱為“空中李向陽”,全國只有5架。記者了解到,殲-12從1968年開始研製,1969年試飛。“後來總共留下了5架整機,4架曾在天安門城樓上做過表演,接受檢驗。你們眼前看到的這架就曾做過表演,也是5架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架。”航空航太館管志貴老師説,殲-12到1992年才解密,“我當年去接這架飛機到南航時,都不知道它就是殲-12!”
此外,航空航太館裏還有南航人引以為豪的“長空一號”。這架飛機是南京航空航太大學自行研製的,主要負責人是被譽為“中國無人機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趙煦將軍。“這是一架無人取樣機。過去我們在做核子試驗時,都是有人駕駛的,飛行人員容易受到核輻射,損失很大。國家下決心搞無人機,用於核子試驗的取樣工作,填補了國家的空白。”管志貴介紹。
2 三卷唐代原版經書
收藏地: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説起南師大的鎮校之寶,要數文學院收藏的三卷唐代原版經書《敦煌殘卷》。南師大文學院郭平教授介紹説,1956年,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孫望先生從琉璃廠購得這三卷經書。孫先生的好友、敦煌學家常任俠先生,還有文史大學者胡小石先生,皆鑒定為真品。一卷為《入一切佛境界經》,元魏(拓跋魏改漢姓為元)曇摩流支譯。寫本不遲于唐初(全部不避“世”“民”二字諱)。楷書工整,頗有隸意。其中頗有俗字,可以與傳統存世本校勘。
其中《妙法蓮華經》一卷保存最為完整,全卷打開有40多米長。作為古老的經書寫本,這三卷經書保存狀況不錯。
另外,文學院收藏的西周青銅簋,也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目前,也珍藏在學校財務處的保險櫃中。
3 窺探“天機”的多普勒雷達
收藏地: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在南信大,仰望天空不僅僅是一種浪漫,更是一種習慣。因為他們有一法寶,可窺探“天機”,解讀天氣的秘密。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寶物就是“天氣雷達”。
2013年9月14日,學校東苑群英河畔的氣象樓頂部多了一個備受全校矚目的“新寵兒”——C波段多普勒天氣雷達。它來頭不小,不僅由江蘇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共同投資建設,更是中國第一台固定站C波段雙線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代表著目前全國雷達業務領域最先進水準。同時它還以海拔86.8米創造了學校的最“高”紀錄,成為地標性建築。
在氣象領域,雷達通常被認為是監測雲、雨的好手,是天氣預報、防災、防汛的“神器”。南信大的這位“寵兒”,在視線無法捕捉的空間裏,不動聲色地向天空發射特定頻率的電磁波脈衝,一旦在空中遇到了阻礙——通常是雲、雨,有時也會是冰雹,就會被散射回來,形成雷達回波圖,告知人們“危險”雨雲的位置。
4中國第一支盤尼西林
收藏地: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
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收藏著中國最早的三支盤尼西林。試管裏裝著黑乎乎的粉末,粉末下藏著肉眼看不到的盤尼西林菌種。這三支盤尼西林菌種的主人是南農大老校長、微生物學家樊慶笙。樊慶笙故去後,他的子女將他生前珍藏的3支盤尼西林菌種捐給了學校的博物館。
二戰期間,微生物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盤尼西林(盤尼西林)在美國研製成功並投入臨床使用和生産。這種神奇的青黃色“黴菌”挽救了二戰中成千上萬傷病員的生命。到美國後改行攻讀《細菌學》的樊慶笙,敏銳地看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冒死把三支菌種帶回國內。回國後,樊慶笙用在美國學得的雄厚的知識、基礎理論和最新的實驗技術,帶領助手日以繼夜試製,千方百計克服難題,終於試製成我國第一批5萬單位/瓶的盤尼西林,臨床使用效果很好,使戰亂的中國成為世界上率先製造盤尼西林的七個國家之一。
5 明代太醫院醫生必讀“教科書”
收藏地: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要説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鎮校之寶,不能不提該校圖書館館藏的明代官刻醫學全書《杏苑生春》八卷。該館所藏為明萬曆三十八年庚戌(1610)金陵著名書坊蔣氏石渠閣刻本,為海內孤本。
這部《杏苑生春》是明代太醫院醫生必讀的‘教科書’。書中記錄了內、外、婦、兒、五官各科105種病證證治方藥。比如一款中醫養生藥方——人參保肺湯,“人參去蘆、柴胡去蘆、當歸去蘆、芍藥……”服用方法是:每服一兩水二鐘,生薑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書中記載了明代臨床流傳下來的各種方子,到今天也作為中醫開方子的參考。
6 參加過開國大典的禮炮
收藏地: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多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各類現代兵器裝備,包括火炮類、輕武器類、彈藥類、引信類和光學器材類等諸多門類計6000余件珍貴的藏品,其中許多為我國自行研製的武器裝備,不少槍支、火炮等現已成為國內及世界上的孤品或珍品。
比如開國大典的禮炮、目前僅存為“孤品”的晉造150毫米榴彈炮,堪稱是南理工的鎮校之寶。還有一款參加過1999年國慶閱兵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據了解,這臺價值約300萬的炮是幾年前校慶的時候校友贈送給學校的,其中,每一枚炮彈的價值就高達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