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京中考有多难?招考院最全七科名师点评来了!
中考已然结束,最全七科名师点评新鲜出炉!
1.语文学科
紧扣教材 关注生活 彰显文化
南京市鼓楼区学科带头人、二十九中幕府山初级中学的徐溪老师认为: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紧扣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借助南京的文化元素,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将日常生活、历史文化等融于考题之中,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紧扣教材的教学要求。今年的毕业生是我市初中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的第一届。此份试卷以“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考查点,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的特色。统编教材有“双线组元”的特点,即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贯穿始终,此份试卷则以主动关注文化生活与用好语言文字为线,落实教材要求。统编教材有“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理念,即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融合,此份试卷则借鉴了教材中自读课文的旁批样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另外,撰写广告词、语境中应对、设计采访问题、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等题,其能力要求都源自教材;汉字书写、字的音形义辨析及名句默写,则直接取材于课本,连名著阅读的范围也框在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之内。可以说,认真学习教科书的同学,完成此卷是很容易的。
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试卷设置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仿真情境,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于一体。“身边的传统文化”题组,借助“探访小组”讨论、与家长沟通、采访非遗传承人、参观“南京创意文化周”展览等情境,安排撰写美食广告词、应对家长意见、设计采访问题、说明文创设计等题,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的语文水平。作文题中“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绿豆糕,你却不领情”的类似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学生可以由这一情境展开联想,深入思考不同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彰显鲜明的文化特色。试卷多取材于南京文化,有“秦淮灯会”“传统美食”“南京白局”“金陵金箔”“南京创意设计周”“端午食品”等文化现象,也有“赏心亭”“燕子矶”“清凉山”“雨花台”等风景名胜;有历史上为国建功立业的王导、谢安,也有《儒林外史》中隐居南京的名士杜少卿,还有默默关心陌生人的人力车夫等。不同时代的南京风貌、不同阶层的南京人物,都丰富了这座古城的文化内蕴。学生浸润在这样丰富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边完成试题,边感悟南京,不仅拓宽了文化视野,更增添了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身为南京的学子,都会为自己脚下的土地倍感自豪,都会由衷地热爱这座城市。
总之,这份试卷体现切实的语文教学要求,洋溢美好的现代生活气息,彰显丰富的地方文化色彩,有内涵,有趣味,有情理,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和深刻的启迪。
2.物理学科
关注学科素养 凸显科学思维
南京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旭东中学吴永余校长认为:2019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的难易度与往年相当,命题素材大多来自于教材和生活,熟悉的情境有效地缓解了考生的紧张情绪,适切的问题有利于考生积极思维、快速作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试卷整体稳中求进,进中向好,渗透核心素养,凸显思维品味。
一、依据课标教材 体现学科融合
本卷试题紧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知识点覆盖全面;试题大多取材于教材和生活中实际,给考生以亲切感,让考生能轻松上手。如第2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多个知识点;第10题考查了电磁转换的重要知识点;第14题借助于生活中实际情景,考查了热学的相关内容等。全卷阅读量适中,第6题的快速估算及第28题的物理量关系推导等都渗透了文理融合理念。试题充分体现了依标据材、学科融合的思想定位。
二、贴近生活实际 彰显学科特色
物理即“格物致理”,体现深刻性、思维性、应用性,具有生活化、社会性、时代感。如第4题取材于学生春游时情境,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既考查了光的三种传播规律,又考查了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别能力;第19、22、25题的取材均来源于考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第14题取材于南京长江大桥,在考查了相关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节能意识,又展示了地方特色;第27题的“玉兔二号”月球车让考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科技进步和日趋强大,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新时代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社会。
三、重视实验过程 凸显综合能力
实验是物理的根,思维是物理的魂。基于实验与能力的考查是本卷试题命制的最大亮点。如第5、11题立足于考生对平时实验设计的经历与理解,采用比较法分别考查了热学中相似实验的异同点;第24题在不提及密度的情况下,采取任务驱动考查考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能力,问题的解决需要考生对密度测量的实验过程及替代法的深刻理解,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第26题考查的是用两种方法测电阻实验,前者立足于真实的教学素材,重点考查考生对实验数据的质疑与分析评价能力,后者采用“变式“,重点考查考生对等效替代思想的领悟。这些都体现了立足实验过程、注重综合能力的试题特色。
四、关注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素养
试卷充分体现学生要从“学会物理”走向“会学物理”的思想,为教师的教学导航,为学生的成长铺路,是今后教与学的导向。光靠死教、苦学、刷题来学习物理那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素养的渗透和思维方法的参与。如试卷最后一题,没有繁杂的计算,而是要求考生选择合适器材来完善报警电路,并进行电路调试,充分体现了“等效思想”与“安全意识”,是全卷压轴的靓丽风景线。
总之,2019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平凡中见基础,朴实中显能力,关注学科素养,凸显科学思维,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3.化学学科
延续稳定 紧扣教材 关注素养
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副主任陈懿老师认为: 2019南京市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考点稳定、内容基础、联系实际,关注学科素养与学业评价。整卷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试题以教材内容、基础实验、科学技术、热点问题、生活实际等为背景,精心设计试题内容,注重考查初中化学主干知识和化学学科素养。
一、延续稳定,重视基础
试卷在题型设置、试题内容等方面,与去年基本一致,基础题所占分值较大,考点稳定,选择题的知识为考生熟悉的知识,考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答题。考查内容涵盖初中化学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紧扣教材,突出主干
试题重视对课本主干知识、重点内容的考查,例如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溶解度、身边的化学物质等;重点考查了教材上的探究实验、课外实验,同时还考查了课本上的基础学生实验,如常见气体的制备、常见物质的检验等。对基础的考查,以真实的情境、生活中的应用等形式呈现。考生只要重视教材,了解初中化学主干知识,便可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三、联系实际,关注素养
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如衣食住行中的化学、化学物质与健康、空气污染、常见物质的用途等;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如 “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白色污染”等。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突出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等素养。
今年化学试卷重视基础,试题的设计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也切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同时引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立足教材、突出双基、强化实验、重视方法、关注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基础的化学核心素养。
4.历史学科
立足学测 引领育人
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邵长峰认为:今年中考历史试卷,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依据2019年中考指导书,结合本届学生使用的统编教材,立足学科基础和人文素养,引领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立足学测,体现人文价值
试题内容的选取、呈现方式的选择等,充分考虑了南京市2019届初三的学情与教情实际,关注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1.立足学测,体现基础性。遵循统编教材的教学导向,关注统编教材的阅读、理解,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现状和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覆盖统编教材34个单元中的33个单元,选取应知应会应具备的主干知识、基本素养,较为全面地检测初中毕业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基本学习方法的习得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状况。
2.兼顾选拔,体现人文性。聚焦历史的主旨、主线与主干,创设适度的新情境,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初步解决历史问题等能力;以及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等学科素养。
二、引领育人,发挥激励功能
平稳为主、稳中有新,彰显课程育人功能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发挥评价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1.以稳为主,体现延展性。题型与题量,情境创设与表述,阅读量与书写量,难度结构与布局,模块结构与比例,组卷顺序与方式等,保持2018年的风格,遵照2019年中考指导书,并兼顾统编教材的导向。试题内容正确、准确、科学,立足主干,体现高覆盖率;语言简洁完整,设问指向明确,层次分明;图表、文献资料持之有据,真实可信,切合实际;答案表述规范,准确,明了,适度开放。
2. 育人为要,体现导向性。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发挥课程评价的引领功能。通过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点见线,以小见大,检测育人功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程度;通过贴近学情的图文材料搭桥和低起点、缓坡度的设问铺垫,引领学生在适度的新情境中,回顾已学、运用已会,或获取、解读,或识别、判断,或联系、区分,或归纳、分析,进而走向适度的创新生成,且规范表达。
5.数学学科
保持稳定 注重基础 关注生活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南京市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孔小军
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试卷依据考试说明,基于教材,贴合教学,考查内容覆盖初中阶段大部分知识点,而对方程、函数、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干内容则作了重点考查。试题易于学生入手,层次分明,适度综合,体现应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1、保持稳定,进行适当创新
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题与往年的呈现方式一致,文字简洁,没有冗长的表述和复杂的背景,不在阅读上设置障碍,有利于学生的发挥,体现了人文关怀。如第22题题干只有一行,简洁明了,图形优美。内涵丰富,方法多样,既可以利用圆的性质证明,也可以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第25题不同的思维方式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水平。全卷在保持平稳中依旧新意满满,如第6题考查了三种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结合图形变化的概念及性质尝试画图或直观想象解决问题。第16题从三角形边角关系入手,方法多样,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27题一道“即时学习”型试题,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即学即用新概念,然后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即时学习能力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与能力。
2、注重基础,紧扣核心内容
与往年一样,试卷中基础题占比较大,约为总量的70%。如选择题第1~5题,填空题第7~14题,解答题第17~22题,以及第23、26、27题的第一问。这些题目紧扣重点知识,考查核心内容,体现数学本质。如第4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时考查数轴,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4题考查切线长定理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这样的题目都立足基础考查核心,是熟悉的、复习的重点。压轴题入口宽,是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如第26题的第(1)问,基于作图证明菱形,学生非常熟悉,并且此问的解决为第(2)问的解决提供了分析的方案。同样第27题前三问,都是以学生熟悉的重要的核心的函数模型为背景,基于前三问的解决为最后设计方案提供思维路径。压轴题设计体现出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要求,不把知识割裂开来看,而是从整体上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更好地考查知识与思想方法。
3、关注生活,凸显问题解决
试卷紧扣现实生活,考查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卷有关现实问题共7题。第1题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背景,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际生活中的大数,反映了“一带一路”五年来的成果。第20题以真实的天气情况为题材,体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与能力。第21题概率问题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背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第24题测量穿山隧道的长度、第25题广场扩建改造、第27题道路规划,这些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6.英语学科
讲中国故事 品中国文化
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南京一中黄侃老师认为,今年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试题的结构、题型、题量、难度保持相对稳定,全卷没有偏题、怪题,学生普遍反映难度不大。试卷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选材上更加凸显了中国元素。引导考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了考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在帮助考生进一步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一、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传统故事
试卷在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兼顾到考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通过选取反映我国文化发展的语言材料,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如阅读填空介绍了中国汉字的形成、发展以及汉字在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有利于考生增强中华文化自豪感。基础题部分话题涉及《新华字典》的发行,《诗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这些试题都加深了考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凸显育人导向,讲好校园故事
试卷阅读版块精心选取真实、地道的英语素材,多角度设置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问题情境,考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关键能力。例如,阅读理解语篇内容涉及青少年学校生活与人际交往,通过问答的形式与考生共同探讨校园生活中如何处理好课间活动的问题。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鼓励考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还有阅读语篇分析了学生课上犯困的原因及影响,引导考生合理规划时间,如何处理好个人生活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最终找到生活与学习的平衡点。书面表达部分以为正在开发的手机软件征集建议为话题,让考生为软件取名称、提建议,谈谈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促进考生反思意识的形成与创新意识的发展。
三、传承中华美德,讲好身边故事
试卷单项填空部分选材联系生活,具有浓厚的中国“情”味。如试卷单项填空部分有长江路小学举办十岁成长礼的校园情、学生看到南京变化而欢欣雀跃的家乡情、妈妈对孩子嘘寒问暖的母子情、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赞美的爱国情。款款真情中渗透着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帮助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今年的中考英语试卷选文经典、“情”味十足,力求在充满“情”味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7.道德与法治
坚持立德树人 厚植学科情怀
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王健:
2019年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立足学科特点,严格按照2019年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指导》的要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学科知识和品德教育相结合,无偏题、怪题,学科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具体来说,试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贯彻立德树人,彰显课程价值
试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要求,强调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彰显课程德育价值。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着许多道德准则,本卷着眼课程此特点,落实加强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要求。如主观题第17题,选取甘祖昌夫妇和“158”班组的榜样事迹,对道德准则考查的同时,从榜样的感染到自我的内化,帮助学生认识到坚守正确道德准则对自己、社会、国家的意义,促进学生懂得怎样做事、如何做人。
主观题第16题对两则社会现象进行辨别分析,对为什么政策要对百姓好进行思考,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价值引领意义。
二、遵循认知规律,凸显人文关怀
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如单选题第5-6题的图示、第11题的漫画、主观题第16题的新闻播报等,增强试题亲和力,有利于缓解学生考试压力。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国产动漫与国外动漫的选择,礼让斑马线这一“网红”事件,南京站“158”服务班组,都取材于学生熟悉的情境,易于引起学生共鸣,值得学生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在对生活的反思中不断成长。
为了避免因理解上的误区形成的答题障碍,单选题第4题、第14题、主观题第17题第1问,分别对“民营企业”、“边民”、“准则”做了注释。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在答题方向上产生偏差,主观题第17题两问分别对答题要求进行了具体说明,避免学生走弯路,节省学生答题时间,既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又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立足时代背景,提升核心素养
注重时代特征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要求。试卷依托时代背景,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素材。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社会热点事件都在试卷中有所体现,如建国70周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港珠澳大桥通车、电子商务法出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行、习总书记调研精准脱贫工作等,充分体现了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主干知识在指导学生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南京站“158”服务班组的事迹、南京长江大桥修复通车等素材的选取,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进一步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据说今年“政物语 ”第一难,“英数历”第二难,化学最简单。您觉得呢?